動物飼料
黑水虻營養豐富,包大量蛋白質。 因應飲食習慣及種類,廚餘中的營養含量不穩,但當營養經黑水虻吸收後,蟲體的蛋白質含量達40%,能夠部分取代因過度捕魚而供應不穩的魚粉。 當產業擴大至更具規模時,也可以將幼蟲中的脂肪分離,當中的月桂酸能替代魚油產品作醫藥化工用途, 而脂肪分離後的幼蟲蛋白質含量更高, 進一步取代高蛋白含量的魚粉。
幼蟲作飼料
- 黑水虻幼蟲經過反覆試驗,製作成飼料供
- 幼蟲的粗蛋白含量達42%~44%,粗脂肪含量為31%~35%,灰分11%~15%,鈣質4.8%~5.1%,磷0.60%~0.63%
- 脂肪以不飽和脂肪為主 ,較重要的是含有月桂酸、omega 6、9
- 除了粉嶺的舊場地外,在香港其他地區的飼料試驗亦得到正面的評價
黑水虻作水產飼料的研究
- 黑水虻已被多份報告證明,可以 取代20-50%的魚粉
- 已成功通過以蟲粉取代魚粉的魚種有很多,不論是海水、淡水、咸淡水、底棲、中上游的魚都有。例如 : 大西洋三文魚、虹鱒魚、歐洲鱸魚、鯰魚、 吳郭魚、羅非魚、錦鋰、石班、班馬魚、金頭鯛、大黃魚、黄顙魚、西伯利亞鱘、澳洲寶石鱸、歐洲鯉 (可使用100%黑水虻來餵食)
黑水虻飼料應用
- 以活蟲、蟲粉、蟲油、蟲蛋白的形式餵飼
- 按水產的習性(底棲/浮面/中層)、口器的大小、生長階段,以不同階段的黑水虻(當中omega 6 和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會因成長階段各有不同),或配合不同狀態的加工品制成飼料
- 正配合大學研究如何將黑水虻體內的抗菌肽應用在養殖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