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甚麼是黑水虻?
黑水虻<粵音:芒>正式學名為亮班扁角水虻, 是全世界廣泛分佈的新資源昆蟲。 這種幼蟲在自然界以動植物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,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, 同時亦不會因人類食物的調味料而影響生長。




高效率的小昆蟲
相對其他農業生產,昆蟲能夠以較高效的營養轉化速率、較短的收穫週期、直立式的養殖空間 ,生長出同等的優質蛋白, 更值得留意是,當中昆蟲所用的飼料 — 是本來要掉到堆填區的「廢物」。
每1,000平方米場地能夠生產的蛋白質重量

0 公斤
黑水虻

0 kg
黃豆

0 kg
家禽

0 kg
牛肉
黑水虻的轉化及用途

月桂酸
當產業擴大至更具規模時,也可以將幼蟲中的脂肪分離,當中的月桂酸能替代魚油產品作醫藥化工用途, 而脂肪分離後的幼蟲蛋白質含量更高, 進一步取代高蛋白含量的魚粉。

有機肥料
根據台灣農民的經驗,使用含有蟲殼(甲殼素)的肥料除了有效改善土質,補充土壤肥力外, 更有效防治部份害蟲及病害,增加農作物的收成。

蛋白飼料
因應飲食習慣及種類,廚餘中的營養含量不穩,但當營養經黑水虻吸收後,蟲體的蛋白質含量達40%,能夠部分取代因過度捕魚而供應不穩的魚粉。

甲殼素
黑水虻蛻變為成蟲時剩下的蟲殼及成蟲屍體含有豐富的甲殼素。 國際間近年亦積極研究甲殼素的運用,應用於保健食品、製藥、化妝品、環保產業及農業上, 其中外國已有研究以甲殼素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塑膠,以製作飲食容器、膠袋、包裝材料等物質,以減低傳統塑膠為生態帶來的禍害。